南通政府网站| 市委人才工作网| 网上村村通| 市委老干部工作网| 网上党校 | 编制工作网

探索思考 | 政策文件 | 基层经验/ntdjwtsskcontent .html|/ntdjwtsskcontent .html

|

关于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时间: 2003-06-17 信息来源: 字体:[ ]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是对党的基层组织的新要求。接到省委组织部的调研任务以后,我们及时组织了县(市)区委组织部门的同志,部分乡镇党委负责同志,村党组织书记以及农村党员代表等进行深入座谈探讨,听取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认识想法、意见建议。在认真梳理的同时,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作了一些思考。现汇报如下:<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关于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一新要求的认识<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与过去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相比较,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定位、功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最显著的,就是由原来对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任务、角色的定性定位,拓展为一种全面的动态的又是根本性、使命性的总体要求,内涵更加丰富,指导性、操作性更强。这清楚地表明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是一个领导核心,更是一个实践主体,在执行、推进和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上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重点、工作作风都必须作出新的转变。在领导方式上,要从指挥型向协调型转变;在工作重点上,要从计划型向服务型转变;在工作作风上,要从号令型向务实型转变。<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新课题<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农村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结构体系面临调整。过去我们讲农村基层组织,仅指镇、村两级,仅包括与传统农业相关的农村党组织。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镇、村非公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镇、村两级都涌现了不少新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为加强党的领导,在这些新的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内逐步建立起党组织是大势所趋。这必然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由简单结构演变为复杂结构,党组织的设置规模、隶属关系、职责定位、力量配备也需相应调整。<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农村城镇化趋势的日益凸现,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体制发生改变。加快现代化农村城镇建设,必然使大批农民涌入小城镇务工、经商、办企业,而其中有大量的农村党员,并随之产生了一些流动性、临时性党组织,这些势必冲破原来的党组织管理体制。同时,原有村级党组织也在逐步演变,有的村因为城镇建设的需要,土地被大面积征用,已不存在村的经济实体,绝大多数人口已转为城镇户口,划归居委会管辖。这样的村实际上已融入新的社区管理体系之中。这就要求那些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集镇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分类的原则,及时理顺辖区党组织的管理体制,把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和加强农村小城镇、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部署农村城镇党建工作。<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导功能面临转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与农村自然经济小生产相配套的紧密型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农村多元化经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新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指挥生产的权力不断弱化,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更新工作理念,淡化“指令”意识,强化服务功能,在谋划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过程中,不断巩固领导核心地位。工作中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撒手不管,而是立足市场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把为农服务作为根本点和出发点,通过搞好示范带动,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形成规模效益。<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4、农民群众思想和生活方式新的变化,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文明程度相应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上升,但目前基层党组织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陈旧,对农民缺乏吸引力。同时,对农村工作的宣传有时存在片面性,比如,一段时间强调减轻农民负担,而又忽视对农民应尽义务的教育宣传,使农民群众产生一些模糊认识,给一些工作开展带来影响。<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农村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挑战<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税费改革后,村级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一些村级组织运转困难。“两税”附加、转移支付等一般只够用于村组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及日常办公等,而兴办公益事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费用则没有来源。而一些负债较重的村,集体经济得不到发展,无力偿还债务,严重影响到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村域合并及村干部职数的几轮精简,造成村干部工作量加大,一些税费征收等村干部职权范围以外的工作任务又压在他们身上,使村干部的工作难度增加,有时还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此外,由于大多数村干部报酬来源仅限于两税附加、转移支付及部分村营收入,总体水平偏低,且养老、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影响了一些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村干部工作吸引力下降,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后继无人。<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乡镇机构改革以来,乡镇党委管党职能有所弱化。随着乡镇政府构成的不断调整,一些乡镇站所名义上是乡镇工作部门,但实际上已划归条线上管理,乡镇党委、政府对其既无工作考核权,又无人事调配权,难以统一调度指挥,影响了乡镇一级政权作用的发挥,进而也影响到乡镇党委管党责任制的落实。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镇工作领域不断拓宽,乡镇党委工作任务日益加重,工作难度也进一步加大,因而对基层党组织建设难以集中精力抓好落实。一些乡镇党委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建设也缺乏应有的力度。<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3、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村民直接选举的村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还有待加强。部分村由于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党组织之间职责不明确、分工不清楚,导致关系不够协调,一些村委会有时片面强调村民自治、集体经济组织也片面强调自身利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工作的开展。<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现阶段就是要在当前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真正担负起带领广大农民建设全面小康的历史重任。而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的自身素质、能力水平与现实要求还难相适应。因而培养、造就一批熟练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和现代管理知识,熟悉市场经济规则,善于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经济型”农村基层干部显得尤为紧迫。<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代表农村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而现实中农村基层党组织与这个要求还有一定差距。<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3、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从为农民谋利益出发,急农民之急,想农民之想,帮农民之需,解农民之难。而目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不知道怎样代表和不能很好代表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问题。有的脱离农村实际、脱离基层群众,不能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带头富与带领大家共同富的关系;有的不能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保守僵化、贪图享乐、不能真正体现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等。因此,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拓展原来的功能定位,坚持与时俱进,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关于如何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几点思考<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十六”大报告对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进行了准确定位,同时也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切实转变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党组织活动方式、村级组织配套运行机制等取得新突破,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不断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在选拔、培养、使用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树立能人有位的导向。要把选好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关键,在确保政治上“靠得住”的同时,突出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谋发展上具有过硬的本领。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种养殖大户、农民经纪人、个体私营业主、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中选拔人才,将那些优秀致富能手培养发展为党员,把农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并从中培养、选拔村干部。进一步提高民主选举的程度,不断完善村党组织“两推一选”、村委会“直选”的做法,真正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那些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善于带领群众致富、关心农民疾苦、作风正派务实、真正为群众所信赖的人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来。同时要着眼于村级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及早发现苗子,重点加以培养,把那些有能力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秀人才选拔上来,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拓展使人有为的空间。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技能培训起来,每年适当集中一段时间,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切实为农村基层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按照职权统一的原则界定村干部事权,将“两税”及其他一些相关费用的收取改由财税及相关职能部门完成,使村干部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村级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工作中去,从而更好地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大力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引导广大农民正确看待、理解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为其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3)营造拴心留人的氛围。一是要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农村基层干部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乡镇干部实行全员聘用,并由聘用期内工作实绩决定其进退去留。对村干部要制定好岗位目标责任制,将村级班子的总体工作目标和分阶段实施任务分解落实到人,使每个村干部目标清楚、责任明确。简化考核手段,突出发展集体经济、为民服务办实事等考核重点,将党员群众民主评议与自我述评、领导点评结合起来,把群众是否真正满意作为干部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准。通过实施目标管理,约束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施政行为,增强他们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健全完善相关的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总结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经验,研究制定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落实养老、医疗等生活保障,解决后顾之忧的意见办法。同时,进一步从政治上关心他们,在招考选聘乡镇机关干部时给予应有的考虑。<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活力<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是区别情况,及时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要根据乡镇合并村域变大的实际,调整党组织设置。党员人数超过100人,经济发展比较快、规模较大、实力比较强的村,经上级批准可设立村级党委,隶属所在乡镇党委;一些村域较大、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村可设立党总支,下设支部,以利于开展活动。要适应农业专业化生产的要求,从有利于组织区域化规模生产的需要出发,改变原来按村民小组和党员居住地设置党小组的传统方式,以产生链为单位,科学合理地设置党小组,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主导功能。要在一些分工相对明确、经营相对集中的行业协会中建立健全党组织,更好地发挥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双带”作用。<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是围绕中心,不断丰富农村党组织活动内容。要紧扣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这一主题,以“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组织达加强”为目标,认真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农村基层党建活动的新内容、新方式,不断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务实性。要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创新各种有效的活动载体,推动经济发展,不断增强村级经济实力,提高为农民办实事的能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要将“双建设”工程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巩固“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成果。在抓好争创“双建设”示范乡村党组织活动的同时,把加强县(市、区)部门、乡镇站所建设纳入“三级联创”考核体系,推进创建“四好”县级部门和乡镇站所活动,并且集中精力、上下联动认真抓好后进薄弱乡村党组织的整顿帮扶工作。<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是抓好规范,健全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各项制度。把落实目标责任制放在首位,督促各级党组织把党建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责任层层落实,任务逐级分解,并根据上级要求和形势发展,不断调整充实党建工作的内容、目标、措施。加大考核力度,细化量化各项考核指标,科学制定考核办法,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搞得好不好,作为考核各级党组织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真正形成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相互衔接、环环紧扣、整体联动的“三级联创”工作机制和格局。狠抓“三会一课”、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一系列党建工作基本制度的落实,确保基层党组织正常规范运行。同时,还要积极借鉴“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期间好的做法,把基层在创新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及时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用以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行为。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干部学习培训、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定期召开好民主生活会等几项制度建设。<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立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新高度,切实加强对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村党员活动的空间、发挥作用的方式、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必须掌握主动性,注重灵活性,突出前瞻性,努力寻求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点,从而激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分类管理,注重实效。针对农村外出务工党员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办法:“集出集管”,即在集体外出的流动党员中建立党组织,这种形式可以在建筑业和对外劳务输出中采用;“散出集管”,即在分散外出、流向地相对集中的党员中建立党组织,进行统一管理;“散出散管”,即对个别外出、地点不固定的,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凭证参加所在地党组织活动。通过以上方法,确保将流动党员纳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二是拓展途径,发挥作用。大力推行无职党员上岗制,充分发挥广大农村无职党员在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无职”却“有责”的意识,并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设立文明新风、纠纷调解、政策宣传、法律咨询、科技传帮、营销服务、民主议事、理财监督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岗位,按照自愿申报、党组织认可、向全体村民公示的方式,使每个有能力的无职党员都能参与到村务工作中来,充分发挥作用,体现党员先进性。三是突出结合,抓好发展。坚持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积极做好发展农村党员,特别是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把那些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致富能力较强、有奉献精神的农村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并与乡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同时,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工作,调动他们参与农村各项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在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打下基础。<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四)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实践,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各项工作的水平<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党的十六大首次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了突出位置。我们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扩大基层民主的要求,本着解决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目的,切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要进一步理顺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抓好《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学习贯彻,依照有关法律和条例,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程序。村党组织作为全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切实履行领导职责,确保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健康运行;加强对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确保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各类组织协调运转,工作到位。加强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的教育,引导和帮助支部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支持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引导和帮助村委会成员牢固树立党的观念,自觉接受党支部的领导。同时,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加强民主监督,增强村务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确保具体工作任务的分工落实到位。进一步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提倡村支部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实行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人兼;鼓励村“两委”成员按照规定的选举程序交叉任职,从而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要着眼于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促进党内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在乡镇一级积极推行党代表常任制的试点工作。要通过建立健全党代表例会制度、党代表小组活动制度、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和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党代表评议乡镇领导干部制度、党代表视察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让党代表更多地了解和把握乡镇党委工作的运行情况、决策情况、实施情况,积极参政议政,当好联系乡镇党委与基层党员群众的桥梁纽带。<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